安宁护理在中国的前途光明吗?
2020-12-06 10:24:30
  • 0
  • 1
  • 2
  • 0

现在,中国人有三座消费大山,分别是住房、教育和医疗,几乎吞噬掉我们90%以上的收入,但这三座大山给人的感觉却不尽相同:住房的成本虽然很高,但能够分期付款,而且能给老百姓家的感觉,一种强烈清晰的“活在这片土地”的感觉;教育的投资基本上是儿女的需求,有绘画、体育、英文等等,更是充满希望和期待的,所以,在这两座大山上多投资一点儿也是心甘情愿的。相比之下,医疗的投资就有些不体面了,一是医疗消费往往猝不及防,又不能分期付款,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;另一方面,医院总是充满悲伤的,有人讽刺说:这是人间离地狱最近的地方,催缴费用的小喇叭传递出的声音好像恶魔的怒吼。虽然新农合保险能报销大概50%,但整体的医疗费用还是很高,农村人、打工人基本都不敢生病,所谓“救护车一响,一年猪头白养”正是现实的真实写照。医疗费用已经令人焦头烂额,更尴尬的是,一些去世的病人在最后的治疗阶段,毫无尊严,甚至可以说是残酷和痛苦的,最终只落得个“人财两空”的下场,钱也没了,人也没了。

长期以来,中国人的思维都是“要花掉最后一分钱”,很多时候,治愈的希望已经为零,仍不惜重金地治疗,咬碎钢牙吞到肚子里。在这种大环境中,安宁护理显得非常扎眼,于本质上和中国思维有冲突,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,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、西方文化开始渗入,一旦思想开始解放。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动改变,创造出巨大的消费市场。

安宁护理,需要什么样的思维转变?

安宁护理在中国的第一层障碍就是思维的差异。如前文所述,中国的孝子贤孙们总擅长花光最后一分钱,来维持父母或者亲人的生命,即便亲人要遭受化疗的痛苦,浑身插满管子,大小便失禁等等。与其说孝子贤孙们在乎亲人的生命,倒不如说他们担心人言可畏,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。但病人临终前的尊严以及缠身的种种债务,在悲伤的情绪中,往往被最大限度地忽略之。所以,要想在中国推广安宁护理,就要先从改变思想入手,彻底摒弃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的愚昧思想。事实上,中国曾经把优生、优育作为口号来宣传,甚至成为一项基本国策,但对于“优老、优逝”却一直没有清醒地教育,以至于我们对基本的衰老和死亡都充满不理智的感情,正可谓:谈老色变、谈逝色变。

离开的底色本来就是悲伤,它也应该成为人类最关心的话题,但中国的生命教育长期缺失,使得人们之于死亡充满恐惧。相信很多人都曾目睹亲人离世前,是充满不甘和眷恋的,正是如此情愫才让很多人失去应有的理智。在病危阶段,且深知不可能治愈时,仍然会选择化疗、插管、心肺复苏以及其他创伤性抢救措施,以至于,病人最后的时光总是弥漫着痛苦和恐惧。相比于抢救措施带来的痛苦,来自于死亡的心理压力更令病人煎熬,他们不得不长期待在病床上,离开家人满是心酸,正可谓:久病床前无孝子,人性之恶在医院里被无限放大。还有,一旦病人进入医院,他们会非常自然地觉得自己已经成为“废人”,沦为家庭的累赘,如此心理彻底毁掉病人的最后时光。

总之,从如今中国人的状态看,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跨过“死亡的心理关”。事实上,生老病死本来就是正常的生命轮回,比如作家贾平凹说:身体一旦有了无法治愈的病症,就要学着与之和平相处。而病人的最后一段短暂时光也应该充满尊严。

物质匮乏,安宁护理需要怎样的资源?

马克思说:物质决定意识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事实上,中国的医院之所以显得悲伤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资源匮乏。普通的病房、床位、仪器、专业人才在中国依然是紧缺资源,安宁护理简直就是稀缺资源。早在2015年,相关媒体就发布了一份各国家的《死亡质量指数报告》。按照医院环境、专业人员规模、护理质量等维度进行评定。尴尬的是,在参与评比的80个国家中,中国仅仅排名第71位,各个维度都远低于平均水平,而得分最低的一项恰恰是护理质量。如此排名或许有不全面的地方,但足以反映我们“护理质量”之糟糕。况且,中国人之于医院的恐惧,医生的冷漠,已然根深蒂固。

毫无疑问,随着经济发展,社会制度日益完善以及中西方文化结合,安宁护理一定会越来越流行,但这个过程需要资本、商业和技术的协同作用。事实上,安宁护理的创始人之所以萌生如此想法,也是因机缘巧合之下,护理了一位富翁。因为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过得非常愉快和体面,富翁决定让这位护工继承自己500万美元的遗产。自此,这位护工就有了资本来推动“富翁式”的安宁护理,且逐步向全球推广。

其实,富裕阶层站在金字塔顶,往往能享受充足的物质供应和精神供应,优生优育、优老优逝,安宁护理对他们来说也并非难事儿。但是要想在国家和社区层面普及,就需要大量的资本介入、商业运作和法治建设。

比如安宁护理要求“家庭式”的治疗环境,而非充满药味和白大褂的简陋环境,中国“新基建”应该考虑此部分;同时,安宁护理的专业人才是稀缺的,相关专业远非大学的热门学科,加之,安宁护理人员需要精神层面的建设,需要长期的修身养性,祛除传统医生的冷漠。此外,前文所提到的生命教育,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去推广。遗憾的是,生命教育人才在中国几乎空白,大家都忙着学习电子计算机、通信工程或者法律金融等专业。而养老院中的管理人员更是避而不谈“生死的事儿”,以至于,生命教育根本无法开展。

最后,安宁护理需要清醒的法律支持,比如遗嘱的法律效力并不强,以至于儿女、亲人之间常产生纠纷,让逝者走得相当不安宁;此外,医保要更多地照顾安宁护理,目前安宁护理有很多项目需要个人承担,如推拿费、心理辅导费都是非常重要且昂贵的项目,如果能尽早纳入医保报销,则有望令安宁护理的前途快速变得光明。(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/文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